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与实践教学纪实

发布时间:2017-04-14 00:00:00 阅读量:
【字体:

自200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每年暑假组织师生党员和思政课教师在会宁、延安、井冈山、遵义、西柏坡、红旗渠、山西武乡县、北京丰台区、兰考、南梁、若尔盖、腊子口、哈达铺、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2013年7月和2016年7月结合弘扬长征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开展了“红色遵义行”和“长征红色故土·甘肃行”主题党日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2011年、2013年、2015年、2016年每年组织思政课学生代表120名和思政课教师在会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红色遵义行”纪实

为了纪念建党92周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张军成书记的带领下,于7月17日—23日,到贵州遵义开展党日活动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渡口、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红军街、红军山,并在遵义党校进行党课培训学习。

遵义会议会址

在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三渡渡口--茅台渡口,大家一起学习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内容,通过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深刻领略了毛泽东等革命家的经韬纬略。

 在前往娄山关的途中,大家高唱《长征》、《过雪山草地》等革命歌曲,当老师们高举着党旗和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字样的三面大红旗,在娄山关狭道上行进时,不少游客发出感叹,对我们不远千里来学习红军精神大为赞叹。道路崎岖艰难,老师们更加感受到革命前辈的艰辛,革命胜利的不易。那娄山关上陈列的大炮,黑洞洞的炮口仿佛是在诉说着共和国创立之艰难,对为创建新中国革命先辈的敬意油然而生。站在巍峨险峻在娄山关上,老师们观看了《遵义战役》、《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齐声诵读了毛泽东同志著名诗篇《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等诗篇,抒发了学习感悟和激情。

娄山关

来到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老师们瞻仰了革命烈士邓萍烈士墓,在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前,老师们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了花蓝。

向红军烈士献花

在遵义党校的教室里,范浩卿教授做了长征与遵义会议专题辅导报告,大家聚精会神,认真听讲做笔记,深深被革命领袖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深刻理解了我们只有铭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立足本职,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在遵义党校参加培训

老师们顶着烈日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在一间间故居中,感受着领袖、先烈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百折不挠、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随后前往红军街参观,品尝了当地名小吃后,发现红军精神已经融入到当地百姓生活中,而百姓们的生活无不体现着对红军战士们的缅怀与崇敬。

学院对红色遵义行 实践教学活动做了周密的安排,提前联系了主讲老师和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较为了解、素质较高的讲解员,编辑了包括遵义概况、黔山红迹——红军在贵州、毛泽东诗词,红色歌曲、入党誓词等内容的《红色遵义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出发前,召开了准备会,明确了遵义教学实践活动目的要求。在学习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都聚精会神,认真听讲,仔细记录,相互研讨,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和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长征红色故土·甘肃行”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忘初心,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也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发党员干部的活力和广大师生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2名思政理论课教师和研究生在学院张军成书记的带领下,赴甘南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开启新的伟大长征”红色之行教育实践活动。

7月28日,实践小组从学校出发,途中在张军成书记的带领下,师生们共同学习了本次实践教育材料,学唱革命歌曲、温习入党誓词、诵读毛泽东诗词。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大家重温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

重温入党誓词(哈达铺纪念馆)

7月29日,大家参观了巴西会议旧址,巴西会议是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之后,实践小组的师生们不畏酷暑徒步5公里,亲身体验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草地。一些老师感慨说,茫茫的草地绵延出一片绿色,但这片绿色之下,却掩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有沼泽,有草甸区,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跌跌绊绊地行走了近三个小时才走出这一小片草地,可想而知,当年的红军战士在更为艰苦的条件下,忍受着饥饿躲避敌人的追击,这一路走来有多么不易,却正是因为心中拥有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心,中国红军才能最终走出这片死亡之地,走向胜利。

巴西会议旧址考察学习

重走长征路(草地)

7月30日,实践小组参观了腊子口战役旧址和腊子口纪念馆,腊子口战役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它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纪念馆讲解员给师生们讲解了革命小战士云贵川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孤身一人爬上了天险腊子口,舍身炸开了敌人的防守线,为腊子口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位小战士牺牲时年仅18岁时,许多老师和同学偷偷流下了眼泪。随后,大家参观了毛主席故居。

腊子口战役旧址考察

诵读《清平乐•六盘山》

7月31日,实践小组的师生们参观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认真听取了相关讲解。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西距甘南迭部县腊子口(腊子口战役纪念馆)70公里。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征程,先后两次到达甘肃小镇哈达铺,党中央毛主席在当地发现的“大公报”上得知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是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途中改变命运的“重大决策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征途上的“加油站”。红军在哈达铺休养补给,党中央也在这里举行过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随后,大家参观了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

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学习考察

聆听讲解

8月1日,实践小组的师生们参观了杨土司革命纪念馆,聆听藏族土司杨积庆与红军的故事。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分别到达今甘南州迭部县达拉乡,突破天险腊子口,抵达哈达铺。红军在两次途经甘南的历程中,横跨了卓尼十九代土司杨积庆统辖的达拉、尼傲、麻牙、花园、洛大、腊子、桑坝等7个(旗)乡,行程600多里,全是密林峡谷和雪山栈道,但从未受到杨土司大股藏兵的拦击和堵截,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四军的10师和12师等部队,在甘南临潭县停留了40多天,不但未曾受到杨土司藏兵的袭击,而且当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8月20日到达临潭县新城后,杨土司主动秘密派人星夜赶到红军总部,呈送书信,馈赠马匹、羊只,表示亲善和慰问。同时,红一方面军在途经迭部县麻牙乡的然尕沟时,于1935年9月17日开仓吃了杨土司崔古仓的二、三十万斤粮食。过后,杨土司从未过问和追究管粮人。总之,在红军过甘南的两年中,杨土司迫于客观形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力,表面上对过境红军保持“互不侵犯”的中立立场,而实际上采取了明智、友好的态度,这对当时处境极端困难的党和红军来说,在客观上起到了很大的援助作用,其对中国革命的间接贡献是应加以肯定和不可磨灭的。

 

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留影

聆听卓尼杨土司革命故事

通过五天的参观学习,师生们深刻的认识到了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启新的伟大篇章。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开展暑期“红色之行”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条:赴延安学习培训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