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5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同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1996年,德育教研室并入,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与德育教学部”。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法学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法学专业本科生,更名为“社会科学系”,下设“两课部”和法学系。2001年,艺术教研室整建制并入。2004年,社科系更名为人文学院,下设“两课部”、法学系和人文素质教育中心。2007年,招收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2011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原人文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2012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首次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甘肃省重点学科。201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分开独立运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全体教师转入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学校“红柳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甘肃省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入选学校“红柳一流重点建设课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集体备课依托单位。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形势与政策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5个教学部;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所5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职工91人,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82人,兼职教师6人。专职教师中正高职11人,副高职2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含在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教师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学院教师中,有硕士生指导教师2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2人入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人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2人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获“教学骨干”荣誉称号,1人获甘肃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多人次获得甘肃省“精彩一课”奖,甘肃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4人在全省“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中获“优秀宣讲专家”称号,10余人在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教育厅等组织的教学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学院已建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资源共享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获得2项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项厅局级教学成果奖。从2009年开始,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持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基层”实践教学活动、暑期“红色之行”实践教学活动、“马列经典著作”诵读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受到上级部门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甘肃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各方向在读研究生百余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社团活动等在省内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研究生在全国各行各业受到普遍欢迎,毕业生中多人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

目前,学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红柳精神为指引,坚持“厚德博学、铸魂育人”院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教学能力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坚持服务甘肃及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能力,努力推进学院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