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开展暑期“红色之行”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7-10-31 00:00:00 阅读量:
【字体:
 参 观红军长征纪念馆

六盘山上重温入党誓词

参观南梁革命纪念馆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学院师生学习和工作热情。 7 22 -26日,学院一行14名师生在饶旭鹏副院长带领下赴会宁、界石铺、将台堡、六盘山、庆城、南梁、延安等地开展为期5天的“红色之行”教育实践活动。

7 22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活动小组从兰州出发,先后参观了会宁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这里重温了红军会师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牢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学习时,师生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抒发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学习感悟。

7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小组参观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实践小组师生徒步3公里爬上六盘山,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险。攀爬途中,师生们诵读了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于此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六盘山顶,巍然壮观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呈现眼前时,实践小组的师生们心潮澎湃,党员师生在饶旭鹏副院长的带领下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7 24 ,实践小组参观了周祖陵,探寻华夏文明的起源。周祖陵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周人先祖不窋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市庆城县一带,从事农业耕作,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成为周朝第一个明确记载的首领。本次实践活动参观了周祖文化景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农耕文化园等。沿途还考察了庆阳市新农村建设状况,听取了有关新农村建设规划介绍、脱贫措施和发展战略。实践小组成员纷纷表示,一定要把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把亲眼看到的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7 25 ,实践小组参观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师生们通过参观南梁革命博物馆,了解了刘志丹、谢子常、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为其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百折不挠的革命操守、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顾全大局的包容胸怀、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所折服,了解到南梁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重要历史地位,深刻学习和领会南梁精神。

随后学习实践小组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体验了陕北民风民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实践小组重温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了解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实践活动小组于 7 26 返回兰州,圆满结束了暑期“红色之行”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五天的参观学习,师生们享用了丰盛的精神食粮,沿途两千余公里,途径甘肃、宁夏、陕西三省,但师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教育实践活动非常难得,增加了直观感受,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受教育。

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学院自2010年以来连续8年开展的“红色之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延续,也是在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的“缅怀革命先烈,走好新的长征路”教育实践活动的继续。去年学院从红军进入甘肃开始,主要考察了红军在甘南、陇南等地活动的情况;今年从会宁开始,一直走到延安。通过两年的教育实践活动,老师们亲身体会了红军当年作出以陕北作为领导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的具体过程,进一步了解甘肃在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地位。红军在甘肃期间所进行重大活动、战斗及会议,不仅对甘肃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整个长征的胜利乃至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瑞金是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长征的转折点、延安是长征的结束点的话,那么会宁就是长征的汇合点。三大主力红军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在人类战争史上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不朽丰碑。

老师们纷纷表示,要以纪念长征胜利为契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活动,进一步掀起回忆长征历史、缅怀长征英烈、不忘长征精神的学习高潮,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好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上好思政课、传播正能量,把“长征精神”内化为续写新长征的内在动力,为甘肃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幸福美丽新甘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与实践教学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