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马云霞 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生年月:1978年6月
职 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主任。
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
电子邮件:mayx1978@126.com
办公电话:0931—2976842
教育经历
1997年9月—2001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
2001年9月—2004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
工作经历
2004年7月—2010年12月,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0年12月—,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授课程
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科研情况
一、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1-1;
《德育理论与实践——以兰州理工大学为视角》,副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教师走基层日记》,参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二、论文
1、《高校共建式思政课堂师生交互优化策略探析》,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21(1)
2、《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优化策略》,老区建设,第一作者,2020(20)
3、《“互联网+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优化》,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9(6)
4、《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9(4)
5、《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7(1);
6、《新媒体“文化基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6(1);
7、《“微文化“对高校育人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6(1);
8、《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及影响力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16(6);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道德关系浅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16(2);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时代教育》,第一作者,2016(7);
11、《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第一作者,2016(2);
12、《学习动机认知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大学教育》,2015(12);
13、《网络舆论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影响力研究》,《社科纵横》,第一作者,2015(11);
14、《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特点及优化》,《学理论》,第一作者,2015(9);
15、《浅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卫生职业教育》,第一作者,2015(3);
16、《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路径探析》,《发展》,第一作者,2014(11);
17、《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建设探索》,《时代教育》,第一作者,2014(11);
三、科研项目
1.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文物的分类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20BDJ081),主持,2020-2023.
(2)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资源库建设研究”主持,结项(证书号:20180203101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2020。
(3)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革命文物的价值地位及保护利用研究”(20YB047),主持,2020-2022.
(4)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主持,结项(2015054)),2011-2015。
(5)甘肃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项目“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研究”,主持,在研,(项目证书编号:XCSXY201606),2016—2017。
(6)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甘肃高校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主持,结项(证书号:GS[2018]GHBBKZ019),2018-2020。
(7)兰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GJ2020B-11),主持,在研,2020-2022.
(8)兰州理工大学校基金项目“明代长城研究”,主持,结项。
2.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建立和保持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的方式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1XKS017 ),排名第四,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微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研究”(15XJA710002),排名第二,结项,2015—2018年
(3)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13YD059),
排名第二,结项,2013—2017年
(4)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排名第三,结项(2013032),2008-2013。
(5)兰州市社科项目“绿色共赢:兰州新区参与式环境保护模式构建研究”(16-028D),排名第二,在研。
(6)兰州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排名第二,结项,2013-2015。
(7)兰州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排名第二,结项。
四、获奖
1.科研获奖
(1)2016年,《“三集五大”视野下“五统一”企业文化张力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3-5,甘肃省教育厅。
(2)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第三,;
(3)2016年,《价值观的力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和优秀成果二等奖, 2-3,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4)2015年,《教师走基层日记》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10-10,甘肃省教育厅。
2.教学获奖
(1)2020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1-5,甘肃省教育厅。
(2)201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1,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3)2018年,获“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优秀宣讲专家”称号,1-1,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4)2015年,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评选大赛一等奖,1-1,甘肃省教育厅、中共甘肃省高校工委。
(5)201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甘肃省教学质量工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奖,2-10,甘肃省教育厅。
(6)2012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4,甘肃省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7)2017年,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2,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学生联合会。
(8)2011年,首届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甘肃省选拔赛优秀奖,1-1,甘肃省教育厅。
(9)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2016年“微课”竞赛二等奖,1-1,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
(10)2021年,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1-1,兰州理工大学。
(11)2019年,兰州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1-1,兰州理工大学。
(12)2019年,兰州理工大学第三届微课竞赛二等奖,1-1,兰州理工大学。
(13)2015年,兰州理工大学首届微课竞赛三等奖,1-1,兰州理工大学。
(14)2012年,兰州理工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1-1,兰州理工大学。
3.其他获奖
(1)2009年,省委宣传部2008年度舆情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
(2)2010年,2008—2009年度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3)2013年,兰州理工大学“三育人”奖
(4)2015年,兰州理工大学三八优秀女职工